基层动态 返回列表
本网讯 钱淑华 报道: 幼时读《红楼梦》没悟出什么道理,倒是被贾宝玉和薛宝琴踏雪寻梅的场景丰富了想象。
小时候所居之地,梅是无处可寻的,但雪必来造访。“小寒时处二三九,天寒地冻北风吼”,漫长冬夜,工作了一天的父母会早早地让孩子洗漱上床抵御寒冷,黑沉的天和窗前摇动的枝桠催促着孩子进入梦乡。一觉醒来,天亮得出奇,“下雪了!”只见房顶、原野白茫茫一片,孩子们的惊呼声喧闹了清冷的冬晨。不动声色地等着大人去上了班,大楼里的孩子们便一窝蜂似地冲出家门打起了雪仗。刚下的雪又白又松软,就算掷在头上也不会疼。贪玩的孩子总是精力旺盛,干完雪仗接着又滚起来雪球,堆起雪人来。年纪小的孩子不服输,回家喊着哥哥、姐姐来帮忙,要和小伙伴分个高低。
大雪必大晴,厚厚的雪一两个太阳是融化不了的。太阳落山后气温越来越低,屋檐上未来得及融化的雪水到夜里又结冻成长长的冰棱。调皮的男孩子小心地把冰棱掰下来,任手心的温度将其消融,冰冷的雪水把手沁得通红也全然不顾。女孩子借了采地衣之名来到空地上,寻找结晶的冰块。透明的冰块裹夹着嫩绿的青草丝,里面有她们和雪姑娘的童话。
若说冬季怎可少了火炉?把木炭敲成小小的一块放入手提的火炉中,人手一个甚是暖和;或是围坐在四方的火盆旁,架空火心,年糕在铁钳的导热中吱吱地绽开了花,再蘸上白色的绵糖,这无疑是孩子们冬季里一道最热乎的“点心”了。
而今,江南的冬天,雪已是“稀罕”之物了。隆冬的夜依旧一味地浓重,就算湿地公园的灯火连成片,却依然显得寂寥。冬至过后,家家户户晒的腊肉、腊肠融入阳光的味道,只是好吃了之后咸了口,晚上须得泡壶红茶解解味,此时微信朋友圈倒是成了夜游的好去处。“恍然抬头,亦是风景”,一张蓝色基调的风景图瞬间搏击了眼球。深深浅浅的蓝干净、优雅,细细的枝桠上叶已飘零,小颗粒的果实倔强地挂在枝头。这种自配图文的相片意境竟让我想起中学时代流行的明信片了。那时即便是同桌,也会相互选上精美的图片,然后用心地写上“心灵鸡汤”般的文字到邮局寄给对方。每每有这样的“礼物”降临,会爱不释地细细品读半天,倘若未及时收到还会惆怅上半天。
小寒时节,人们有吃“菜饭”、喝羊汤等习俗。只是物质丰腴的现在,高级食材不见得抵得过儿时的一个开花年糕,倒是这些随手取之于自然的原生美景、一段知心话语、一壶浓香的红茶说不定会成为多年以后冬夜里的回味呢。
“大寒小寒寒得透,来年春天天暖和”。江南的冬天湿冷湿冷的,就算是耐寒的北方人也未必受得了,我却喜欢这被白霜装扮的田野,清冷的空气不仅洁净了脏腑,还清新了灵魂。小寒一候雁北乡,二候鹊如巢,三候雉始雊,待到鄱阳湖的飞雁北归之时,大湖池上的天空传来阵阵雁鸣声,那么又是一个崭新的春了。